随着第五代(5G)无线通信系统的大规模部署和商用,第六代(6G)无线通信研究已在全球广泛开展。2023年6月,ITU定义了6G新的应用场景,包括AI一体化、通信感知一体化、泛在连接,深入探索智能感知、无缝连接以及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预计6G将会在2030年全面商用,当前6G相关技术标准化工作已经展开,亟需实现6G基础理论突破,引领6G信道模型标准化进程。
无线信道建模是通信系统设计、理论分析、性能评估、优化、部署及标准化的基础,历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化,信道模型标准化先行。未来无线通信面向空天地海广域立体全球深度覆盖,基站与用户趋向于在连续立体空间移动,天线与传播环境深度耦合。未来无线信道呈现出由离散局部空间无线传播信道向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演进的趋势,对信道建模、容量分析、天线设计、信道地图构建及传输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在几何随机、射线追踪、波束域等传统信道建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基于AI的预测信道建模、数字孪生信道建模、信道地图构建及系统设计与优化、电磁信息论使能的连续立体空间无线电信道等新理论、新方法。这将有助于6G信道模型标准化、共性理论技术研究及系统融合构建,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全球通信提供更为稳定、高效和智能的解决方案。
会议主题: 面向6G/B6G的电磁信息论与连续立体空间信道建模
会议时间:
2025年5月15日,14:00–18:00 注册报到
2025年5月16日,08:30–18:00 研讨会
会议地点: 江苏南京 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古韵厅221 + 线上
会议形式:
学术研讨(线下+线上)
圆桌论坛(线下)